陈依范回国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03日 11:28:02

 

            陈依范回国

    陈依范在19362月初动身到上海,但他在上海只停留了很短时间,拜访过《字林西报》白俄漫画家萨巴乔(Sapajou1893-1949)后,转往北平,观看了一些国画,在二三月之交返回苏联,继续为《莫斯科新闻》工作

    同年秋天,他再度在上海出现,这一回表现完全不同。从9月开始,陈依范像一股旋风那样闯进中国美术界。人还没有露面,作品先亮相,《东方杂志》在916日第33卷第18期刊登了他的三张漫画,选自《莫斯科新闻》,没有署名,与其他几幅西方漫画并列,放在“世界小讽刺”栏目下,总题为《应当保护日本人的生命与财产》,这是他的专业画作第一次出现在中文报刊上。

这位来自异域的漫画家,很快就被中国同行接受。他的艺术学院学历在中国少见,能画能写,有一套艺术理论,懂得入乡随俗,一到中国就采用中国题材创作,还起了一个中文姓名。他在英俄中三个不同语系的地区生活过,名字随之变化。从出生至1927年使用原名Ivan Felix Bemard Acham,到苏联后改用小名Jack Chen,俄文音译 Джек Чен。1936年到中国,中文名字跟随父亲姓陈,使用原名Ivan的音译作名,由于不懂汉字书写,须假手他人,所以出现陈依范和陈伊范两种写法,并行使用多年。近年他的家人只使用陈依范的写法,他的称呼才逐渐统一。他起的中文名字到了海外之后,又被译为英文,因此世界各大图书馆的资料库出现他的多个外文异名:ChenI-fan, Chen I-van, Chen I-wan, Chen Yifan, Chen Yiwan等。

    他虽然不会说中文,但到上海后不足一个月就联系上中国同行。他的第一张中国作品发表在邹韬奋主编的《生活星期刊》封面上题为《献给民族解放斗争的战士》,右下角中文署名“陈一”,杂志目录使用完整的名字陈伊范。他的活动能力很强,身负苏联官方交给他的一个重要任务:为1938年春天在莫斯科举行的中国美术展览会收集展品。在《生活星期刊》发表他的漫画前一天,上海《光明》半月刊报道了他和上海漫画界的第一次聚会情况。文章由主编沈起予执笔,题目为《中国漫画家从苏联带来的礼物》 ,文内记录了他的英文即席发言(table speech)。他首先表示要与中国漫画界合作,“以求民族、国家的解放”,以及“在国际间亦当联络被压迫民族共同反抗法西斯主义”,然后进入正题:

    此外,我希望也能做一点沟通中苏文化的工作,苏联对中国的文化特别感觉兴趣。彼面曾有一名导演家爱森斯坦说:去年苏联文化界有三件大事,一是梅兰芳的介绍中国旧戏,二是米老鼠介绍到苏联,三是中国画展。

    这次,我离开莫斯哥时,彼面曾托我在中国努力斡旋,使能于一九三八年在莫斯哥开一中国漫画展览会。当时苏联作家协会外国部托我带了这部漫画集回来赠与中国的文艺家们,希望今晚的主席代为转与各位一阅……

    散会后,他在交谈中还发表了关于艺术批评的看法:

    后来有人问了陈依范先生对于中国的漫画界的意见,陈先生以为中国漫画家多是模仿德国格罗塞的画风,可是格罗塞原是从表现派出发走上了写实主义的,而中国的漫画家却正正学到了他的坏的一面。这样,陈先生以为大家应多学一点法国多米耶和西班牙果亚等的写实的笔调。这也许是对中国漫画界所下的极好忠言。

    陈依范此行除了要完成官方任务,还计划举行个人展览会,让中国人认识他本人和作品。他有一个优越条件,身为名人陈友仁之子,哥哥陈丕士在外交部任顾问,与孙科关系很好,所以很轻易找到合适的门路。上海漫画家聚会后不到两个星期,他出现在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

    南京中苏文化协会等五团体,定24日下午茶会欢迎新近由莫斯科返国之中国漫画家陈依范,并请陈讲苏联新兴艺术近况。闻陈因苏联艺术界将于1938年春季在莫斯科举行一中国绘画展览,陈列我们现代油画、漫画及模特等,藉以促进两国艺术,特返国与国内艺术界共商此项展览促进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