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剧申遗十周年的今天,为了让更多的同学们走进粤剧文化,领略它独特的魅力,本期博士论坛邀请到了专攻戏曲文化研究的杨迪博士。5月17日下午,她通过雨课堂为同学们带来《领略世界级非遗粤剧之美》主题讲座。18级辅导员刘倩,带领大一大二的同学一起观看了本次讲座。

杨迪博士通过雨课堂直播开讲
杨老师首先就大家对粤剧的了解情况做了一个小调查,得知大部分同学对戏曲文化一知半解后,她便畅谈起粤剧的历史源流。从周恩来总理对粤剧昆曲的评价,到李文茂响应红巾军的起义,再到红船与澳门戏棚文化。语言幽默诙谐,生动形象,让同学们在一片欢乐的氛围中充分了解了粤剧的成长史。在讲述澳门戏棚文化的醒狮会“柿山”时,杨迪博士向大家科普了如何辨别澳门醒狮队,并通过自己拍摄的照片展示了醒狮会的特别、有趣。

同学们认真观看讲座
其次在讲到粤剧特色时,她特别强调从演员髯口颜色、式样到肢体的“功架”,服化道的精良是一部优质作品的保证。在戏剧舞台上,生、净、末、丑各行角色所佩戴的髯口都不相同。杨博士谈到自己在粤剧艺术博物馆接触过一种三色髯口,这种髯口为海龙王爷所佩戴。在肢体表演上,演员兰花指翘法不同,表现的人物也不同,比如从少女含苞待放到中年盛放的变化,且不同行当的表演细节都是不尽相同的。杨迪博士也结合自己观剧的感受,鼓励同学们去剧场亲身体验世界级非遗粤剧之美,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滋养。

观众与主讲人积极互动
值得一提的是,直播过程中,杨博士不时被思维活跃的观众们的弹幕互动逗得合不拢嘴。在介绍粤剧里的“红船”时,有同学就发出了“红船都是指红色的船吗?”这样的疑问,而杨老师因势利导,评价这位同学问到了核心,并给出了详细深入的解释。释解了困惑的同学们纷纷在弹幕中一顿猛烈的夸赞,“杨老师不愧戏曲研究界的新秀,果然人美声甜专业强”,“老师人美就算了,关键还风趣,这谁顶得住啊”。她也借机向大家介绍和推荐了几部关于粤剧的影片,分享了自己多年专业学习的经验体会。这一来一往中,双方的距离早已跨越屏幕的阻隔,达到了寓教于乐、以美育人的效果。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曾说,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在科技日益发达的当代,我们更应该聚焦传统非遗文化,它们是民族精神的延续。本场讲座,杨迪博士通过带领大家领略粤剧之美,希望由此引起同学们的重视,将华夏民族历经考验的智慧结晶和人文之“美”传承下去。让我们将非遗文化融入到生活中,重建中国式美学意境,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心!
撰稿:方东宇
图片:青媒中心
指导教师:刘倩
审核:陈晓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