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艺术是点滴培养出来的 ——文化传播与设计学院开展《我的艺术创作之路》讲座

发布者:陈彦鑫  时间:2021-06-15 18:52:51  浏览:

为了培养文传院学生的艺术美感,传播艺术的理念,文传院老师李祥震举办《我的艺术创作之路》网上主题讲座。艺术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通过点滴培养出来的。

14BFE



《我的艺术创作之路》网上主题讲座即将开始


在讲座的初始,李祥震老师简单地进行自我介绍后就快速进入讲座议题,艺术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李祥震老师放出几张与其他老师的合照,用平和的语气讲述着外出写生的趣事经历,同学们纷纷发送弹幕来表达各自的羡慕之情,网络讲座的气氛瞬间变得热烈起来。在此时,李祥震老师说道,艺术创作其实离我们并不远,很多时候身边的事物就能成为艺术素材。接着他打开了一页看似平常实则内含深意的幻灯片,表面上图片只是昏暗街角边的几辆旧单车,描画作也细致复刻了这一场景,但实际上同学们听完李祥震老师的解说,才知道里面大有内涵。这幅画花费李老师几个晚上的时间,他本人说,现在回看还是能想起当时创作时,心中的宁静和脑海里难以挥散的画面记忆,这让我感慨万千。同学们作为讲座参与者,虽说隔着一片屏幕,不能亲自体会当时老师创作的状态,但还是从老师的讲述中感受到这份对于艺术创作深沉的爱和专注。

F98CB


李祥震老师与其他老师外出写生的合照


7E698


李祥震老师分享作品背后内涵


当同学们以为这场网上讲座即将进入讲座内容高潮时,李祥震老师话题一转,谈起自己接受学校的外出访学任务,目的地刚好是自己大学母校。经过一番了解,发现自己现在对比以前的大学同学,在艺术创作的某些层面上,竟有不少差距,不禁感叹到在艺术创作上自己还要继续努力,李老师接着认真地讲道:人生本就是一个学习交流的过程,艺术创作亦如此。差距是让我们明白自己进步的空间而不是原地等待,同学们听完纷纷在弹幕中发表同意的观点。接着李老师放了好几段获奖证书的视频拍摄,并十分谦虚地说道,自己获得的奖项很多都是" 靠运气"。其实听讲的同学都明白,艺术创作"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李祥震老师是经历过很多艺术创作上的起伏后才表达得如此淡然,身为老师,都缺少不了量变的积累。李祥震老师讲述自己刻苦的求学经历,最常做的就是每天进行画画,一点点磨练自己的画画技巧。李祥震老师在当时还给自己提了一个要求,即使再忙再累,一周内也至少要进行一次艺术创作。按他本人的话说,这样才会让自己感到充实有意义,而不会虚妄光阴。

86EB5


李祥震老师分享自己的写生经历


讲座进入尾声的时候,李祥震老师谈道,艺木创作的发展是具有适时性的,就例如胶片相机仍然存在,但过去的辉煌已一去不复返李祥震老师之所以能说出这个具有发展性的观点,除了长期扎根在艺术创作行业,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他在大学时曾学习两年的胶片相机课程,在如今却变为小众的摄影器材。而此时的弹幕中有同学求问应该怎么办,李老师立即结合几个常见问题总结回复道,在以前艺术创作的教学中遇到过眼高手低的学生,他劝告同学们无论艺术创作还是做人做事,都不要眼高手低,更不要小有成就后就闭门造车,这是十分可怕的。要多外出交流,有空参加艺术展览,拓宽自己认知还能很好地陶冶情操。李老师还希望同学们能积极联系自己,尝试探讨艺术内容和进一步了解在课堂下同学们对艺术创作产生的疑惑难题。最后,《我的艺术创作之路》讲座在同学们感谢的弹幕中结束。


B64D7


李祥震老师用作品故事教导同学们


量变与质变”“实践使自己充实”“多接触外界多交流是本次讲座中李祥震老师谈得最多同时也是谈得最深的讲座观点,他用许多事例,用耐心讲解的语气入浅至深地介绍艺术创作以及分享自己一路上的见解和经验,让屏幕前听讲的同学们受益匪浅:了解到艺术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通过点滴培养出来的。


撰稿:谢壕锋

拍照:青梅中心

审核:陈彦鑫

指导老师:李祥震



版权所有:广东开放大学文化传播与设计学院  地址:广州市下塘西路1号1号楼5楼 电话:020-83493213  邮编:51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