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教育部收到喜讯!经过教育部严格的评估与审批,我校文传学院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升本)专业成功获批。作为我省高校第一次获批该专业,此次成功申报不仅是我校文传学院在自2015年以来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积极服务社会的重要突破,同时也是对文传学院在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发挥的作用给予的高度肯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载体,它涵盖了传统口头文学、表演艺术、民俗活动、手工艺技能等多个领域。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既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连接历史与未来的重要纽带。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快速推进,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失传的风险,急需得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
文传学院自2015年开始相关非遗项目的调查,2017年开办表演艺术专业(专科,传统戏剧类非遗项目)开展学历教育,同时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协同育人中心、非遗大师工作室开展非学历培训、社区教育等工作。2019年以来,围绕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由学院院长蓝天教授领衔的教师团队依托广东省第三批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广东省社科普及基地、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省级平台积极探索学科建设,聚焦非遗保护、非遗与旅游、非遗与乡村振兴等领域研究,产出了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形成了实力雄厚的学术创新团队,为新专业建设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学院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开设戏曲表演等独具地方特色的非遗非学历培训课程,并聘请非遗传承人作为实践课程指导教师,为新专业建设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此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专升本)新专业的申报成功,将极大地推动学院的非遗保护和研究工作。未来,我院将以党和国家政策为指导,积极推动岭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构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新格局,结合学校办学定位,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科建设体系,着力于培养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理念,系统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相关理论和方法,具备非遗调研与保护、非遗项目开发与推广、非遗创意产品研发等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致力于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保护与传承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