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

文化传播与设计学院专科专业介绍

发布者:  时间:2025-04-28 10:41:00  浏览:

专科专业介绍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一、培养目标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主要培养思想品德优秀、身体健康灵活、心理素质良好、专业知识扎实,具有良好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素养的,能够熟练运用Photoshop、3DMAX、网页制作、三维动画制作、Premiere、After Effect等软件从事数字媒体领域模型制作、特效制作、动画渲染、视频编辑、平面设计等在数字媒体相应岗位上从事数字媒体设计和制作工作的复合型、发展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招生对象

与当地市、县开大(电大)有合作办学协议的中职学校在校生。

三、就业岗位

数字媒体技术就业岗位广泛,包括视频剪辑师 动画制作师、UI/UX设计师 、新媒体运营、电商运营、数字营销专员、平面设计师等。

四、专业团队

专业团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能够胜任该专业教学。专职教师学位均为硕士或以上,具备了“双师型”素质,并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和科研水平。并从企业聘请多名经验丰富、技术能力突出的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确保专业与产业对接,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教学团队。

五、专业特色

1. 全方位的人才培养

整合高校与企业资源,从市场需求出发,明确培养目标,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与能力素质。

2. 企业级课程体系

邀请行业技术专家和教育领域专家一起参与课程体系的研发,将高校教学与企业需求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把握行业发展趋势,设计新颖、实用的课程内容。

3. 企业级授课师资

聘请知名企业从业师资和高校的优秀教师进行课程的讲解,为学生带来最前沿、最实用的专业知识,使学生掌握技术的精髓,缩短与企业融合的时间,真正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为未来就业增加更多筹码。

六、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利用学校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提供的优质教学资源,依托互联网进行远程交互式教学,并结合必要的面授辅导和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服务。

七、学习支持服务

学校为每门课程配备课程责任教师,课程责任教师负责统筹课程教学,组织教学团队人员建设学习资源,提供实时和非实时的学习支持服务;学校为学习者安排课程辅导教师,为学习者提供课程学习指导。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环境与需求,自主安排学习进度,通过“翻转课堂”、协作学习、与课程责任教师、辅导教师、同学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流,获得学习帮助。

八、主修课程

Photoshop综合实践、三维动画制作二、三维动画制作三、视频特效与合成、数字音频处理、全景展示与交互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Premiere视频编辑、Photoshop平面设计、Flash动画制作、3D MAX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一、摄影与摄像、Dreamweaver网页制作教程。

九、修业与毕业

本专业学历学习最低修业年限为2.5年,学籍终身有效。专业学历注册后满2.5年、修满规定76学分、通过毕业审核,可获得广东开放大学颁发的毕业证书。


——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现代管理学理念,掌握文化学基础知识,具备文化项目创意与策划、组织与管理、传播与营销等基本技能,能够在公益性文化单位、博物馆、美术馆、社区、企业从事文化活动策划、宣传、组织与管理等的高素质人才。

二、招生对象

具有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学历者,可以选择专科专业学历注册方式报读;在校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或技工学校在校生,只能选择单科课程注册方式报读。

三、就业岗位

本专业就业岗位有三类:一类是面向景区、博物馆、展馆、图书馆、剧院、社区、街道、乡镇文化站(中心)等公益性文化单位的管理人员;二类是面向大中型企业的企业文化策划、管理、组织人员;三类是面向经营性文化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化活动策划、文化项目管理、文化市场推广、文化产品营销等岗位工作人员;四类是面向文化馆、美术馆、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文化遗产传播机构等单位的策划与管理人员。

四、主修课程

文化学概论、文化产业概论、秘书理论与实务、实用文写作、档案管理实务、文化传播实务、岭南文化概论等。

五、专业特色

本专业建设得到了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化产业促进会和12家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政策扶持、资源建设、实习见习等教学工作上得到了大力支持,使得本专业与广东省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六、专业团队

依托校级“文化创意教学团队”,同时聘请省级文化事业单位的优秀专家、省内其它高校的学者共同组建专业团队。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高级职称教师5人,具有硕士及以学位的中青年教师6人,专业涉及中文、文化、管理、传播等学科。

七、教学模式

专业采用复合教学模式,一是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开展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活动,通过教学视频、微课程、小组讨论、问题答疑等方式进行线上教学;二是依托教学点开展面授辅导,同时为学生提供企业实习岗位,实现“线上线下、网络实体”不同教学模式的交互使用。

八、支持服务

本专业为学员提供全方面的学习支持服务,一是学术性学习支持,包括信息服务(专业、课程、资源、作业等信息发布、交流、处理和反馈)、资源服务(教材、导学、多形态教学资源、网上图书馆)、人员服务(线上线下学习指导、面授、论文和实习指导、咨询、小组活动)、设施服务;二是非学习性的支持服务,包括为学员提供个性化学习咨询和日常管理服务、学习策略培训与培养、心理健康咨询及就业指导等服务。

九、修业与毕业

专业学历最低学习年限2.5年,学籍终身有效。专业学历注册后满2.5年、修满规定76学分、通过毕业审核,可获得广东开放大学颁发的毕业证书。



——表演艺术专业介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在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和舞蹈等表演中独立完成不同人物形象创作的人才,使学生具备从事影视表演、戏剧表演、歌舞表演、综艺表演等工作的能力,以及从事群众文化活动服务与指导、综艺节目主持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及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等相关部门、机构从事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的艺术专业人才。

二、招生对象

获得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或技工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文凭的人员可注册专业学历学习。

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或技工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的在读生可注册单科课程学习。

三、就业岗位

可在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各影视制作公司、剧组、文艺表演团体、教研单位、各单位党政共青团、文化传播公司、新媒体业务等从事表演、管理、策划、组织等工作。与其他普通专业相比,就业起点较高,收入丰厚。

四、专业团队

整合当地艺术学校表演艺术专业教师团队,构建一支专业背景、职称等合理成熟的专职教师团队;聘请国家级、省级戏曲非遗传承人及国家一级、二级演员与来自广东多家高校的优秀教师一同参与专业团队建设。

五、专业特色

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整合各方资源,根据市场需求,确立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

(一)文化素质:具备基本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素养,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熟练掌握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知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及时、准确地获得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专业素质:较好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专业技术技能,了解本专业新的技术技巧与发展动态,善于把握本专业各种体裁作品的表演风格,掌握地方戏曲表演技巧、专业技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表演、教学、创作、研究等方面的专业素质。

六、教学模式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远程自主协作式教学模式。利用学校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提供的优质教学资源,依托互联网进行远程交互式教学,并结合必要的面授辅导和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服务。

七、学习支持服务

本专业为学员提供全方面的学习支持服务,一是学术性学习支持,包括信息服务(专业、课程、资源、作业等信息发布、交流、处理和反馈)、资源服务(教材、导学、多形态教学资源、网上图书馆)、人员服务(线上线下学习指导、面授、论文和实习指导、咨询、小组活动)、设施服务;二是非学习性的支持服务,包括为学员提供个性化学习咨询和日常管理服务、学习策略培训与培养、心理健康咨询及就业指导等服务。

八、主修课程

理、视唱练耳、唱腔念白、毯子功、古典舞基训、表演理论与技巧、民族民间音乐、形体、剧目、和声学、合唱及排练、把子、艺术欣赏等。

九、修业与毕业

本专业学历学习最低修业年限为2.5年,学籍终身有效。毕业总学分为76学分。修满规定学分、通过毕业审核,准予毕业并获得广东开放大学颁发的专科毕业证书。



——现代文秘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深厚人文素养和较强文字信息处理能力、行政管理能力的新型复合人才为目标。毕业生应具有秘书学、行政管理学、档案学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也能理论联系实际,具备“书、办、谋、管”(书写记录、办文办会办事、谋事与参谋、协助管理)的能力,能胜任秘书与行政助理工作,并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备向科研与管理发展的基础。本专业毕业生适用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秘书、公共关系和行政管理工作。

二、招生对象

具有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学历者,可以选择专科专业学历注册方式报读;在校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或技工学校在校生,只能选择单科课程注册方式报读。

三、就业岗位

文秘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加入到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文秘写作、办公室管理、公共关系、行政管理、档案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参加公务员考试,进入行政单位从事秘书工作。

四、主修课程

秘书实务、公文写作、中国文化概论、经典公文选读、汉语基础、档案管理实务、办公自动化、社交礼仪等。

五、专业特色

我校与广东省秘书学会成立了高级秘书与公务学院,本专业是该学院利用省内行业优势资源与高校优秀师资共同打造的的专业,行业协会将在在师资、教学资源、实习实训、就业创业等专业建设上给予支持。

六、专业团队

由省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兄弟院校和本校专家、优秀教师共同组成。

七、教学模式

专业采用复合教学模式,一是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开展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活动,通过教学视频、微课程、小组讨论、问题答疑等方式进行线上教学,二是依托教学点开展面授辅导,同时为学生提供企业实习岗位,实现“线上线下、网络实体”不同教学模式的交互使用。

八、支持服务

本专业为学员提供全方面的学习支持服务,一是学术性学习支持,包括信息服务(专业、课程、资源、作业等信息发布、交流、处理和反馈)、资源服务(教材、导学、多形态教学资源、网上图书馆)、人员服务(线上线下学习指导、面授、论文和实习指导、咨询、小组活动)、设施服务;二是非学习性的支持服务,包括为学员提供个性化学习咨询和日常管理服务、学习策略培训与培养、心理健康咨询及就业指导等服务。

九、修业与毕业

专业学历最低学习年限2.5年,学籍终身有效。专业学历注册后满2.5年、修满规定76学分、通过毕业审核,可获得广东开放大学颁发的毕业证书。





——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服务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面向广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和工艺美术服务产业,根据行业相关岗位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工艺美术专业知识,掌握造型设计知识和技能,能够使用各种美工器械和常见设备,掌握常用设计软件的应用,掌握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适应以木雕、玉雕、陶瓷、漆艺、石砚等工艺品设计和制作为主要领域,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工艺,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招生对象

具有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学历者,可以选择专科专业学历注册方式报读;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或技工学校在校生,只能选择单科课程注册方式报读。

三、就业岗位

  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包括但不限于:在涉及木雕、玉雕、陶瓷、漆艺、石砚等工艺美术行业中担任工艺品制作师、工艺品策划师、工艺美术设计师等岗位。

四、专业核心课程

造型设计、工艺品开发、陶瓷工艺、雕刻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

五、专业教学团队

本专业拥有一支由广东开放大学优秀骨干教师、重点高校知名学者和行业企业一线专家组成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1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教师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和中级以上职称的中青年教师8人。

六、教学特色

课程教学分为线上、线下开展。

(一)线上学习

学校为每门课程配备课程责任教师,课程责任教师负责统筹课程教学,组织教学团队人员建设学习资源并发布在moodle教学平台上,提供实时和非实时的学习支持服务;学校为学习者安排课程辅导教师,为学习者提供课程学习指导。学生可实时与课程责任教师、辅导教师进行交流,解决疑问。

(二)线下学习

课程责任教师根据课程教学情况统筹安排各教学点的面授课、上课次数和具体时间。面授课的内容和形式主要包括课程学习方法指导、解惑答疑、集中讨论或实习、实训得到等活动。

七、学习支持服务

为学生提供符合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多样化学习资源,包括纸质教材和在线多媒体学习资源。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服务,除面授外,还借助网络学习平台、电话、电子邮件、手机短信、QQ、微信等多种信息化手段提供学习支持。

八、毕业条件

本专业学历学习最低修业年限为2.5年,学籍终身有效。本专业毕业学分为76学分。学生在修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通过毕业审核,准予毕业并颁发广东开放大学专科毕业证书。



——动漫设计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服务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面向文化传播产业、传媒业、IT产品、游戏动漫产业、电视台、数字电影制作公司、互动娱乐公司、广告公司、电视频道及栏目包装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高影视动画制作理论水平和数字艺术素养;熟练掌握影视媒体、动漫艺术设计基础理论和专业操作知识,具有动画片策划、漫画和卡通画绘制、影视制作、动画设计工作能力(含技能),适应数字创意行业设计制作行业的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招生对象

具有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学历者,可以选择专科专业学历注册方式报读;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或技工学校在校生,只能选择单科课程注册方式报读。

三、就业岗位

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面向动画公司,影视传媒公司,游戏公司,电影电视制作以及电视台栏目组等数字创意企事业单位,能够从事动画制作、影视制作、游戏设计、电影电视制作、栏目包装、短视频创作与制作等工作岗位。

四、专业团队

依托校级重点专业的“动漫设计教学团队”,同时聘请省级文化事业单位的优秀专家、省内其它高校的学者共同组建成专业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5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教师5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和中级以上职称的中青年教师10人。

五、专业特色

我校与广州动漫行业协会合作成立了动漫学院,本专业是利用省内行业优势资源与高校优秀师资共同打造的专业,行业协会将在师资、教学资源、实习实训、就业创业等专业建设上给予支持。

六、教学模式

专业采用复合教学模式,一是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开展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活动,通过教学视频、微课程、小组讨论、问题答疑等方式进行线上教学,二是依托教学点开展面授辅导,同时为学生提供企业实习岗位,实现“线上线下、网络实体”不同教学模式的交互使用。

七、学习支持服务

本专业为学员提供全方面的学习支持服务,一是学术性学习支持,包括信息服务(专业、课程、资源、作业等信息发布、交流、处理和反馈)、资源服务(教材、导学、多形态教学资源、网上图书馆)、人员服务(线上线下学习指导、面授、论文和实习指导、咨询、小组活动)、设施服务;二是非学习性的支持服务,包括为学员提供个性化学习咨询和日常管理服务、学习策略培训与培养、心理健康咨询及就业指导等服务。

八、主修课程

插画与漫画、动画角色设计、动画运动规律、动画原画设计、MAYA动画设计2、动画场景设计、MAYA动画设计1、影视后期、摄影与摄像、图像处理、动漫赏析等

九、修业与毕业

本专业学历学习最低修业年限为2.5年,学籍终身有效。专业学历注册后满2.5年、修满规定76学分、通过毕业审核,可获得广东开放大学颁发的毕业证书。



——茶艺与茶文化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爱好茶艺、与茶业相关产业部门及院校、需要茶艺方面支持的人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应用技能,使之适应茶艺与茶叶营销产业发展需要,能在本专业相关领域,包括茶馆管理、茶艺培训、茶叶销售、茶文化传播与推广等方面胜任岗位需要的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招生对象

获得国民教育系列专科或以上学历的人员可注册专业学历学习。

获得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或技工学校以上学历的人员可注册单科课程学习。

三、就业岗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茶饮新产品开发、茶馆管理、茶艺培训、茶叶销售、茶文化传播与推广、茶席设计、茶展会策划等工作岗位。

四、专业团队

专业团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团队教师100%拥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并具有“双师型”资格,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和科研水平,并从行业协会聘请多名经验丰富、技术能力突出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确保专业与产业对接,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教学团队。

五、专业特色

根据产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一)适应产业需求

从茶艺与茶叶营销产业发展需求出发,明确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胜任岗位需要的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企业级课程体系

邀请行业技术专家和开放体系专家一起参与课程体系的研发,将高校教学与岗位需求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以就业为导向,设计实用、好用的课程内容。

六、教学模式

本专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线上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习专业课程,线下组织学生开展交流、实践。

七、学习支持服务

学校为每门课程配备课程责任教师,课程责任教师负责统筹课程教学,组织教学团队人员建设学习资源,提供实时和非实时的学习支持服务;学校为学习者安排课程辅导教师,为学习者提供课程学习指导。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环境与需求,自主安排学习进度,通过与课程责任教师、辅导教师、同学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流,获得学习帮助。

八、主修课程

中国文化通论、茶叶审评技术、茶具历史与文化、中华茶礼仪、茶文化概论、中国茶艺、茶叶评鉴、茶叶市场营销、茶馆设计与经营、茶叶加工技术、潮汕工夫茶、茶饮品调配、消费者心理与行为、茶文化旅游、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茶叶包装设计、饮茶与健康、茶席茶会、茶叶会展实务。

九、修业与毕业

本专业的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方式;课程考查采用研究报告、实训报告、小论文等形式。毕业论文(设计)参照《广东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教学管理办法(试行)》执行。

本专业还施行学分互认及免修。学习过程中可采用单科课程学习的方式,修完一门课程,考核合格后可获得广东开放大学发放的课程单科结业证书,课程学分和成绩存入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学分可累积,长期有效。获得本专业规定的职业资格证书,符合课程认证标准,可认可相关课程学分,具体办法见相关规定。


版权所有:广东开放大学文化传播与设计学院  地址:广州市下塘西路1号1号楼5楼 电话:020-83493213  邮编:51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