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章竞(1914-2000),1949年创作了长篇叙事诗《漳水河》,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

《漳河水》取材于太行山区漳河两岸人民的斗争生活,深刻地反映了以荷荷、苓苓、紫金英这三个农村妇女为代表的中国劳动妇女,在新旧两个社会里的不同生活道路和不同的历史命运。
全诗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往日”,描写的是荷荷、苓苓和紫金英三人在旧社会里“想找个如意郎君”愿望的破灭;第二部“解放”,描写的是解放以后荷荷等三人也获得了自由和解放,她们在劳动中不断地成长起来;第三部“长青树”,描写的是苓苓的有严重大男子主义的丈夫二老怪的转变过程,并以漳河边的长青树象征着妇女翻身解放,在家庭、社会上树立了自己的地位。
全诗紧紧地围绕着荷荷、苓苓、紫金英这三个妇女展开描写,表现她们从幻想、哀怨到觉醒、斗争的转变过程,从而反映了当时广大农村妇女争取自由解放、幸福生活的思想发展历程。诗中深刻地刻画出荷荷、苓苓、紫金英这三个不同性格的妇女形象,她们的生活道路和思想历程,在我国妇女解放运动中具有十分典型的意义。
《漳河水》在艺术表现方面,将叙事、写人、写景、抒情完美而巧妙地结合起来,诗中人物的对话个性鲜明,人物思想转变与情感起伏十分自然流畅,景物的衬托恰到好处,从而大大增强了长诗的艺术魅力。
《 漳河水》在创作过程中,采用了流传于漳河两岸的民间曲调作为创作素材,使长诗具有十分明显的民间风格,在叙述上自由灵活,富于变化,诗歌语言清新、朴素、明快、自由,并富于较强的节奏感。《漳河水》为我国现代长篇叙事诗的创作做出了贡献。
另著有长篇小说《霜天》、《白丹红》,话剧剧本《未熟的庄稼》、《糠菜夫妻》、《在时代的列车上》,歌舞剧剧本《民族的光荣》,活报剧本《茂林事变》,歌剧剧本《比赛》、《赤叶河》,诗集《霓虹集》、《迎春桔颂》、《勘探者之歌》、《四月的哈瓦那》、《阮章竞诗选》、《漫漫幽林路》、《边关明月胡杨泪》、《夏雨秋风录》、《三百里西江路》,纪事文学《赵亨德》、《五阴山虎郝福堂》等。叙事诗《圈套》获冀鲁豫边区诗歌特等奖,童话诗《金色的海螺》获中国第一届儿童文学一等奖。 美术作品入选《中山市美术书法作品选集》等美术专集。2004年6月,中山市有关部门举办了阮章竞先生画展。